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 >  
现场|上博宋元古籍特展:刊刻千年,件件珍稀-每日速递
来源: 澎湃新闻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16 10:35:40

走进“玉楮流芳: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”(06:36)

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个大型古籍专题特展——“玉楮流芳: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”今天(5月15日)正式开幕。展览展出上博压箱底的宋元古籍66部,囊括两件珍罕北宋写本《妙法莲华经》、吴湖帆旧藏宋刊孤本《梅花喜神谱》、海内孤本《王文公文集》、宋拓本《兰亭续帖》、最善本与修内司本《淳化阁帖》等。展品约半数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《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》,其中有许多举世稀见的“国宝”级珍品或孤本。

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,展览以写本、刻本、拓本三种版本类型,分为“翰墨斑斓”“古椠生辉”“宝拓传真”三大版块。众所周知,存世宋本数量稀少。事实上,元本比宋本更少。此次展出的宋元古籍可谓件件珍稀、字字珍贵。该展也被形容为“满屋尽是黄金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展览现场

7部传世写本,最早一部距今已千年

手写传抄的文献,一般宋代以前的叫写本,元代以后的叫抄本。第一部分“翰墨斑斓”,展出7部宋代传世写本,其中有纪年的有5部,无纪年的2部。受制作方式限制,写本存世量远不如刻本,故而尤显珍贵。现存写经多为敦煌出土本,上博所藏7件为珍贵的传世本。

本次展览中年代最早展品就在这一单元,为北宋开宝六年(公元973年)一个名叫杜遇的人用金粉和银粉在瓷青纸上抄写了十部《妙法莲华经》,距今已经1050年。

《妙法莲华经》(后秦)鸠摩罗什译 北宋开宝六年(973) 杜遇写本

《妙法莲华经》(后秦)鸠摩罗什译 北宋开宝六年(973) 杜遇写本

《妙法莲华经》简称《法华经》,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,汉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通行。自唐代起,多流传七卷本。上博藏的这两件残卷,分别存卷端佛画及题记和卷五,一件为卷轴装,一件改装成经折装;卷五首题、译者姓名、品题及正文中“佛”字用金粉书写,正文其余字及尾题用银粉书写。卷前佛画一则为说法图,一则为伎乐天图。

展览现场

展览现场

“这件展品不仅金银粉书写后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,它们装潢也十分精美。对于这些写本,我们既可以研究其学术价值、版本价值,也可以欣赏其书法艺术。”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才说。

馆藏15部宋刻本倾囊而出

由雕版印制而成的书籍叫刻本。第二部分“古椠生辉”共展出宋元刻本34部,分为宋本、元本两个单元。宋本单元展出上博馆藏宋刻本15部。值得一提的是,上博馆藏宋刻共计15部,此次宋刻本是倾囊而出。

据介绍,这一部分中,刊刻年代最早的展品是北宋开宝八年,也就是公元975年刊刻的《雷峰塔经》。著名的《赵城金藏》零卷、《梅花喜神谱》《王文公文集》等都在这一单元展出。《雷峰塔经》《梅花喜神谱》《淮海居士长短句》《后村居士集》等在民国年间都经过收藏者题诗、配图,都经过重新装裱,很是奢华。而《乖崖先生文集》和《谢幼槃文集》是孤本,也是足本,可以称得上宋刻本中的上上品。

其中《雷峰塔经》由吴越国王钱俶组织刻印,藏于杭州雷峰塔塔砖之中。1924年秋雷峰塔倒塌,藏经砖中的《宝箧印经》才被发现。此经卷轴装字体风格近魏碑。卷首有陈曾寿的题名和补经图,第一段题名:“吴越黄妃塔藏经,甲子秋九月,陈曾寿。”第二段补经图为“雷峰夕照”,并题词《八声甘州》。经卷本幅内容分三部分:卷首刊记三行三十七字,次为《礼佛图》,再后为经文,标题二行十八字。

《梅花喜神谱》(宋)宋伯仁辑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金华双桂堂刻本

《梅花喜神谱》(宋)宋伯仁辑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金华双桂堂刻本

《梅花喜神谱》(宋)宋伯仁辑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金华双桂堂刻本

《梅花喜神谱》(宋)宋伯仁辑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金华双桂堂刻本

《梅花喜神谱》(宋)宋伯仁辑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金华双桂堂刻本

《梅花喜神谱》(宋)宋伯仁辑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金华双桂堂刻本

宋刊孤本《梅花喜神谱》二卷,按梅花生长的八个阶段,刊刻不同姿态的梅花图一百幅,每幅图配题名和五言诗一首。此本有黄丕烈、钱大昕等诸多名家题跋。吴湖帆重裱,改为经折装,请时人赋诗填词并绘梅花图五幅。

《王文公文集》(宋)王安石著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王南屏、房淑嫣捐赠

《王文公文集》(宋)王安石著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王南屏、房淑嫣捐赠

《王文公文集》(宋)王安石著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王南屏、房淑嫣捐赠

《王文公文集》(宋)王安石著 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王南屏、房淑嫣捐赠

海内孤本《王文公文集》是现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,此本为清内府旧藏,有重要版本文献价值,尤其书纸背公文、信札值得关注。据介绍,海内外现存此书残本两部,上博本存七十二卷,日本宫内厅收藏有七十卷。两部合璧,恰可补足全书,曾有影印本行世。

上博馆藏的72卷《王文公文集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出现在香港书肆时,徐森玉、谢稚柳两位先生委托旅居香港的王南屏将其购回祖国,得以保存在上海博物馆。

《范文正公集》(宋)范仲淹撰 元天历元年(1328)范氏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

本单元展出上博馆藏元刻本19部,《仪礼图》《宋史岳飞传、岳忠武庙名贤诗》《经济文衡》《范文正公集》等都在这一单元展出。其中《范文正公集》及《别集》收范仲淹赋、诗及论、议、赞、颂、碑、表、状、札子等文章。此本旧藏潘祖荫滂喜斋,1937年于苏州图书馆举办的“吴中文献展览会”展出。

《范文正公集》(宋)范仲淹撰 元天历元年(1328)范氏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

此次展览展出了1937年的展品签条,观众也能在展厅内看到范仲淹传世名篇《岳阳楼记》,体会其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家国情怀。

《淳化阁帖》最善本20年后再展,“修内司本”首次亮相

用纸在石碑、木版上拓印下来的墨本叫拓本。第三部分“宝拓传真”共展出宋代拓本25部,《萧敷及敬太妃墓志》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《皇甫诞碑》《怀仁集王圣教序》《淳化阁帖》最善本、修内司本等名品都在本单元展出。

《萧敷及敬太妃墓志》

《萧敷及敬太妃墓志》

《萧敷及敬太妃墓志》

宋拓孤本《梁萧敷及敬太妃墓志》被称为吴湖帆“文物四宝”之一,为南朝梁永阳郡王萧敷与其妻敬太妃墓志,宰相徐勉奉敕撰文。此册为传世孤本,经清道光、咸丰年间刘子敬递藏,后归清末吴门收藏家潘曾绶、潘祖荫父子,再传至吴湖帆。吴湖帆用张僧繇法绘金碧山水一帧置于端,题诗“六朝金粉都成梦,千古江山依旧时”。

展览现场

上博馆藏的“法帖之祖”《淳化阁帖》“最善本”与“修内司本”在展厅压轴出场。《淳化阁帖》是北宋太宗赵光义,于淳化三年底命提取内府秘阁珍藏历代名家墨迹法书,由翰林侍书王著选辑摹刻、椎拓,以赐赠大臣用以学习书法的拓印本。被后世誉为“法帖之祖”。全套刻帖拓本共计十卷,以东晋“书圣”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书法为主而占据其半。

淳化阁帖“最善本”

淳化阁帖“最善本”

淳化阁帖“最善本”

淳化阁帖“最善本”

淳化阁帖“最善本”

《淳化阁帖》最善本存四卷(卷四、六至八)。其中卷六为南宋《淳化阁帖》“泉州本”的北宋祖本,卷四、七、八是存世仅有的祖刻原石拓本。王铎、安岐、吴荣光等题签,王淮等题跋,褚德彝等题识。

2003年,上博成功从美国抢救购回国宝级珍贵文物《淳化阁帖》“最善本”,成为文博界的佳话。为庆祝《淳化阁帖》的回归,上博曾于2003年在相同的展厅内专门举办了《淳化阁帖》特展,以逐页陈列的方式,将《淳化阁帖》最善本的四卷全部展示出来。展览举办期间,上海博物馆的门前经常被观众围堵得水泄不通,每天有数千人次前来观赏《淳化阁帖》。此次展示是《淳化阁帖》最善本时隔二十年后再展。

淳化阁帖“修内司本”

淳化阁帖“修内司本”

淳化阁帖“修内司本”

淳化阁帖“修内司本”

淳化阁帖“修内司本”

《淳熙阁帖》“修内司本”是唯一出自南宋皇家翻刻《淳化阁帖》,为孤本,翁方纲等题跋,贾似道、文徵明、翁同龢旧藏。2004年,翁万戈先生将其转让予上博,以此丰富上海博物馆善本《阁帖》收藏。

据上博专家介绍,“由于本帖系出自服务皇家官署而精工细选,度身定制打造,底本优良不言而喻;再加之上石拓制纸墨用料考究,椎拓数量又极为稀少,最大程度保留了帖石板材的还原质量。因而浓墨精拓之下,拓本完好无损,如见初试锋颖扫掠纸素,毫端墨黑如漆,书法笔意展露无遗。”

据悉,此次也是上博自2004年购入《淳熙阁帖》“修内司本”后首次展出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